-
五八事件
1999年5月7日(北京時間1999年5月8日),北約的美國B-2轟炸機發射使用三枚精確制導炸彈或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擊中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三名中國記者邵云環、許杏虎和朱穎當場犧牲,數十人受傷,大使館建筑嚴重損毀。
- 中文名:
- 五八事件
- 外文名:
- May 8th incident
- 地點:
- 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
- 時間:
- 1999年5月7日(北京時間5月8日)
- 轟炸機型:
- B-2隱形轟炸機
- 使用武器:
- 精確制導炸彈
- 傷亡情況:
- 3人當場死亡、數十人受傷
目錄
事件經過
1999年5月7日夜間,北京時間1999年5月8日清晨5時45分左右,北約的美國B-2轟炸機在這場未經聯合國授權的轟炸中投擲三枚精確制導炸彈(JDAM),擊中了位于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櫻桃花路3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當場炸死新華社記者邵云環、《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和朱穎,炸傷數十人,造成大使館建筑的嚴重損毀。其中一枚JDAM未當場爆炸,直到五年后才由塞爾維亞方面取出銷毀。
之后中國方面認為這是一次蓄意的轟炸,可能是對中國此前反對北約轟炸南聯盟的報復,因此向美國提出強烈的抗議。北約解釋這是誤炸,原因是使用了一份美國中央情報局過時的地圖,而且中國大使館距離北約轟炸的真正目標南斯拉夫軍事總指揮部僅僅只有180米,且兩個建筑物的大小形狀都十分相似。國際特赦組織則支持北約的解釋,同時譴責北約沒有采取適當措施來保證無辜民眾的生命不受傷害。
但英國《觀察家報》和丹麥《政治家報》則認為北約是專門轟炸大使館的,因為南聯盟用此處作為雷達信號接力站。
2005年一位北約的高級將領說當時北約認為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正在中國大使館,所以轟炸大使館是一次計劃好的“斬首行動”。
事件后果
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遭轟炸后中國民眾群情激憤,全國多地爆發大規模反美示威活動。很多大學生到美國和其他北約國家駐北京、上海等地的大使館前示威游行,我國政府強烈抗議北約軍隊的這次粗暴、野蠻的行為,并向美國等北約主要國家發表聲明,要求其必須嚴懲兇手并賠禮道歉。
游行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沈陽等各省省會以及大城市開展,人群前往各地美國使領館門前或中心廣場抗議。
有北京大學學生在著名的“三角地”打出了一條標語:“不考托(托福),不考寄(GRE),一心一意打美帝。”事發當天下午3點已有人開始行動,北大出動校車輸送學生。配備有盾牌棍棒以及瓦斯彈的防暴警察與武警嚴守大使館,但對抗議活動并未阻攔。有部分情緒激動者向使館內投擲膠瓶甚至石塊。學生于傍晚時分退去,然而入夜后卻迎來了約1000名北京市民的抗議。群情激奮的抗議人士焚燒美國國旗,打破使館窗子并砸毀使館車輛,與警察發生沖突。
中國愛國黑客(即紅客)開始大肆攻擊美國網站,導致中美網絡大戰,雙方各有百余個網站被插上了對方的國旗。
這次轟炸及之后的發展,使原本由于中美兩國元首互訪而正處于上升階段的兩國關系驟然惡化。
中國政府聲明
1999年5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遭北約轟炸一事發表聲明。聲明全文如下:
5月7日午夜,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使用了三枚導彈從不同角度襲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大使館,造成使館嚴重毀壞。迄今為止,已有兩人死亡、兩人失蹤、二十余人受傷。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斯拉夫四十多天的狂轟濫炸已經造成無辜平民大量傷亡,現在居然轟炸中國大使館,北約的這一行徑是對中國主權的粗暴侵犯,也是對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肆意踐踏,這在外交史上是罕見的。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必須對此承擔全部責任,中國政府保留采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
事后處理
這次轟炸及之后的發展使原本由于中美兩國元首互訪而正處于上升階段的兩國關系驟然惡化。但到了1999年底雙方關系逐漸恢復,北約對死傷的受難者進行經濟賠償,并對中國被損壞的館舍賠償。中國政府也對被抗議示威人群損毀的美國館舍進行了賠償。
中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移至烏日策街25號大院。
哀悼
中國
北京于1999年5月12日以降半旗這種最莊重、最高的規格向在北約轟炸中死難的三位中國新聞工作者致哀。今晨五時零三分,當初升的朝陽從東方的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五星紅旗在國歌的伴奏聲中徐徐升起,二分零七秒后升到旗桿頂部。隨后,天安門武警國旗護衛隊指揮官一聲令下,升旗手按動電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開始緩緩地從旗桿頂部下降,停在距離桿頂為旗桿全長三分之一處。
同一時間,中南海新華門前、人民大會堂、外交部也降半旗致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的有關規定,除了一級規格的黨和國家領導人逝世時,可以降半旗致哀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杰出貢獻的人,對世界和平或者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杰出貢獻的人”也可以降半旗致哀。
在中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所在地、新華社澳門分社也下半旗致哀。
國際
紀念牌上用塞語和漢語刻著:“謹此感謝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塞爾維亞共和國人民最困難的時刻給予的支持和友誼,并謹以此緬懷罹難烈士。”
紀念碑
- 參考資料
-
- 1. 北約炸館16年祭:中國駐塞外交官悼念烈士-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